真有这么巧的事吗?竟把“以假乱真”拿捏的“恰到好处”
5月20日,魏女士想找另一名把地租给她的人张某,但把他电话号弄丢了。于是,魏女士就在村里的大群里,询问谁知道张某的电话, 告诉她一下,并说明找张某是想把租地的钱给他。正是这一句话,引起了急需用钱的唐某的注意。不大一会儿,有人把张某的电话发到群里,魏女士看到后,
5月20日,魏女士想找另一名把地租给她的人张某,但把他电话号弄丢了。于是,魏女士就在村里的大群里,询问谁知道张某的电话, 告诉她一下,并说明找张某是想把租地的钱给他。正是这一句话,引起了急需用钱的唐某的注意。不大一会儿,有人把张某的电话发到群里,魏女士看到后,
今年以来,仿冒“抖音客服”诈骗的案件仍有发生,诈骗分子仿冒官方客服身份,以“有某项服务/会员即将扣费”为由,诱导用户下载第三方软件、共享屏幕,继而远程控制用户手机盗取用户财产。
近日,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位身处国外的老太太,突然收到一份神秘的“通缉令”,随后竟匆忙坐飞机回国,并豪掷 140 多万购买金条,宣称自己正在配合“国家保密局”工作。
上周末,我朋友小黄突然接到个电话,对方号码前头带着串"0023xxx"的陌生数字。自称是XX银行客服中心,好家伙,开口就报出了他银行卡的后四位数!当时小黄握着手机的手直哆嗦,差点就要对着屏幕上跳出来的验证码下手了。
近日,杭州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一位保姆入职仅两天,就凭借自己的敏锐和果断,成功阻止了一场电信诈骗,保住了雇主355万元的巨额财产。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智慧,也为全社会敲响了防范电信诈骗的警钟。
近日,西安铁路警方破获了一起在网络直播间以高额礼品为诱饵,实施诈骗的案件。查获涉案直播账号13000多个,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
真相:近日,有网民反映收到一份所谓《关于五险一金补贴实施通知》,该通知声称:“按照人社部相关规定,凡入职满一个月,并按照国家规定正常缴纳五险一金的员工,均有资格申请‘五险一金补贴’,请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信息认证及补齐工作,逾期未办理者将无法享受补贴。”对此,
刷到这条新闻时,我后背直冒冷汗——福建的郭先生10分钟内被AI换脸骗走430万,要不是警方追回336万,恐怕下半辈子都得活在阴影里。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的手机相册、社交账号里,存着多少露脸视频和语音?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记录,说不定哪天就成了骗子手里的“作案工具
泰山晚报讯为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高老年人手机支付使用能力,5月7日,泰山区徐家楼街道王家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反诈护老 智享生活”主题活动。
掌上春城讯5月7日,昆明市呈贡区召开“防诈反诈你我同行”新闻发布会。会议通报了呈贡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成效及创新实践。其中,全新升级的《双辉反诈联盟说》3.0版本成为反诈宣传“新引擎”,通过沉浸式、分众化传播推动防骗知识深入人心。
冒充老师、客服、领导……随着骗子们的“角色扮演”越来越“专业”,不少市民防不胜防。历下区的刘女士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她上班时突然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看到已经进群的“老板”(实为冒充)和真正的老板用着一样的头像和用户名,她没有多想。
在收藏界,具有罕见特征的旧版人民币受到收藏爱好者追捧。有人看中这一“商机”,将旧版退市人民币进行翻新加工、评级包装成福耳币、漏印币等,通过网络直播间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一条拍卖造假收藏币“产业链”。
近日,曾因高颜值通缉照意外走红的四川绵阳女子卿晨璟靓复出后,其账号被抖音官方无限期禁言、取消营利权限并抹除粉丝 ,与之相关的“反诈老陈”陈国平也因曾与她连麦陷入舆论风波。4月27日,陈国平对此事作出详细回应,引发网友热议。
冒充权威部门:伪造“财政部”“人社部”红头文件/声明,利用公章、官方话术打消疑虑。
近日,江津区公安局凭借高效的反诈预警机制与民警的不懈努力,成功阻止了两起冒充“客服”来电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群众及时挽回了大额财产损失,切实守护了百姓的“钱袋子”,充分彰显了公安民警在防范诈骗工作中的担当与积极作为。
他是老同学眼中的好友,是客户公认的优质理财经理,是女性心目中的理想伴侣……然而一切都是假象,都是为了骗取别人钱财——彭某早就债台高筑,并沉迷某充值软件不能自拔,7年来,他诈骗多人钱款高达上千万元。最终,海淀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彭某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近日,诈骗分子冒充正规快递企业向事主发送快递包裹送达驿站的短信,并诱导事主主动拨打诈骗电话,从而导致被诈骗。来看看,诈骗分子是怎么操作的。
太意外,太感谢了!”5月7日9时许辖区居民简女士"人民警察为人民 失而复得暖人心"的锦旗送到龙须塘派出所办案民警的手中感谢民警奔袭千里尽心尽责全力以赴帮其挽回大部分被骗资金3月15日龙须塘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简女士报案称其遭遇电信诈骗经沟通得知简女士接到冒充的“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一起涉及9448万元的直播打赏诈骗案撕开了虚拟经济背后的隐秘产业链。光大银行前职员席薇13年间编织的庞氏骗局,最终将6000万元赃款化作直播间里升空的“火箭”,这场荒诞的资本游戏不仅暴露了人性的贪婪,更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监管与伦理的
一场持续13年的惊天诈骗案,在2025年4月引爆舆论。光大银行郑州某支行客户经理席薇,利用职务之便虚构理财产品,骗取31名客户9448万元,其中6000万元竟被用于直播打赏。这个“榜一大姐”的荒诞人生,撕开了金融监管与直播行业的双重黑洞。